在很久以前,嗯,距今好像也不是太久,假如在一篇文章裡附上這句:作者旅居國外,似乎整篇文章就會變得很有公信力。 旅居國外在當時彷彿是種有國際觀的象徵,不管你是怎麼出去的,技術移民或是留學,只要旅居國外好像就高人一等,成功脫離鬼島,非常令人羨慕。 然而在近十年的台灣,出國早就已經不再遙不可及。尤其是隨著打工度假簽證,出走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許多人在國外觀察到不同的現象,若覺得有趣或值得探討,也會寫成文章發表在網路上。 這樣的動機並非為了抬高自己貶低他人,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是為了分享,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不同的觀點,進而反思台灣社會或自己的想法。 每個人看到的層面原本就不同,這樣的分享能夠幫助大家突破原本對於「國外」這個概念的模糊想像。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環遊過世界,藉由不同國家帶回來的不同故事,讓沒有去過的人可以看到這個國家的某個或許沒被發掘過的一面。Read More →

今天要來講一個到愛爾蘭打工度假,沒體驗到生活還欠了一屁股債的故事。 先交代一下背景:到愛爾蘭之後我才知道什麼叫做「治安很差」,雖然大家都說愛爾蘭人很友善之類的,但事實上那只是某個族群。在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族群在破壞整個社會的平靜,那就是愛爾蘭的特產──小屁孩。 「小屁孩」的年齡落在小學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之間,特徵是喜歡穿著棉褲,騎腳踏車,成群結黨,他們幹的事不外乎就是偷腳踏車去賣、騷擾路人跟搶劫。他們會在你經過的時候故意嚇你啊,整群把你圍住啊,講一些有的沒有的挑釁你啊。不然就是你拿著手機站在路邊用,他們會騎車過來直接把你手機從手上搶走,然後你追也追不回來。 「小屁孩」背後的社區困境 會有這樣的「小屁孩」出現,主要是因為愛爾蘭人口經過「馬鈴薯大饑荒」之後,本來就已經剩下不多,現在生育率還在下降,而由於政府對於新生兒的補助很多,但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不缺這個錢,所以還是保持理性不會生太多。但對於部分貧窮弱勢卻不願意改變現況、甚至父母均沉迷毒品的家庭,他們會用生小孩來領政府補助,自己就可以不用去上班四處閒晃(或繼續嗑藥)。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