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在某閱讀社群上看到這本書在很多地方已經停賣了,不過我在KOBO上看見還有在販售,基於好奇,於是購入閱讀。 這本書如果拿掉社運兩個字,還有裡面不時出現的香港抗爭照片,其實就只是目前心理學暢銷書排行榜的集成,更精確一點的話可以說是把《快思慢想》加上《超越直覺:別讓常識壞了事!解決大問題的10堂思考課》再加上《不當決策》等等暢銷書,如果這三本書你已經看過,尤其是《快思慢想》,那個人認為沒有看《社運心理學》的必要,因為《社運心理學》並沒有提出什麼特別的見解,只是把香港社運套上去這些理論再加以解釋而已,如果刻板印象思維、服從實驗(叫學生拿電擊棒電自己同學的那個實驗)、史丹佛監獄實驗( 一群假裝囚犯一群假裝獄警的那個實驗)、操作制約、從眾心理…這些你都很熟了,再來看這本書會覺得有點太淺。另外不得不說書名提到社運兩字,我自然是很期待有什麼比較深入的探討,但看完真的有點空虛,不知為何就連要大家理性思考的呼籲看起來都是那麼隔靴搔癢。 當然如果你沒有看過上述那幾本書,又對一兩年前香港的狀況有興趣,要從這本書入門也不是不可以,但對我而言本書的作用比較像是給年輕抗爭派一個心靈的出口(保守派看到書名大概根本就不會想拿起來翻),因此特地用心理學理論來解釋香港狀況,讓大家在激烈的情緒中將自己抽離出來稍微喘口氣,尤其在最後一章提到年輕人該如何自處,要顧好身體、養成閱讀習慣、讓自己變強等等,勸導味濃厚,用意相當明顯。 我不認為這本書不好,裡面的解釋相當深入淺出,也針對社運的現象分別找出心理學理論加以解釋,只是很明顯地我不是目標受眾,而且我已經讀過不少類似的書籍,所以對我來說有點少了什麼,這篇心得希望能讓要買這本書的人(如果還買得到的話)在下手前多考慮一下,雖然很抱歉,但我還是得說自己有種買錯書的感覺。Read More →